中文日产幕无限码区/国产寂寞妇女偷情/粉嫩p极品/xxxx91

 
關鍵詞: 樅陽 樅陽縣 一議 工程 月份
您當前位置:皖桐白楊陶氏宗親聯誼會網站 >> 文章頻道 >> 尋根問祖 >> 瀏覽文章

陶淵明后裔在蘭溪

日期:2015-1-20 21:56:06 來源:中華陶氏聯誼總會網 作者:佚名 瀏覽次  【字體:

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傳誦不衰的千古名篇,他的詩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曾經讓多少人心弛神往。最近筆者在浙江蘭溪民間采風中,發現了一處世外桃源般的陶淵明后裔聚居地--蘭溪白沙鄉陶宅村(古名五柳莊)。據了解,陶宅村現有2000多人口,全村幾乎都姓陶。陶氏祠堂雕梁畫棟,氣勢雄偉,另外村中還保留了10余座古廳堂和古建筑以及保存完好的《浦陽陶氏宗譜》,都極具文物和史料價值。該村坐落于金華北山山脈之北的白沙鄉,這里山清水秀,幾乎沒有工業污染,是一處現代的世外桃源。若與蘭溪諸葛的諸葛亮后裔聚居地八卦村、橫溪鎮的明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后裔聚居地的宋宅、白沙吳越王后裔聚居地迪塘錢等地結合開發名人后裔文化,必定有很大的旅游開發價值。據他們保存完好的《陶氏宗譜》和胡汝明的《蘭溪姓氏紀略》記載:陶氏之先,出自帝堯之后,周朝封康叔于陶國,子孫遂以國為氏。白沙陶氏原居江北,漸次南移。晉有陶侃,為政縝密,勤于職守,常勉人愛惜光陰,毋醉飲賭博,后封長沙公。傳4世陶淵明,為彭澤令,因不以五斗米而折腰,解印去職,歸隱潯陽。據浦江《陶氏宗譜》記載的遷徙史:潯陽-臺州長潭-處州縉云-金華八詠門里,直至陶思漁三孫一名致和為縣丞,一名致英為儒士,一名致祥為太學生,皆有賢才,他們不喜名位利祿,卻愛浦江山水之勝,遂卜居于通化鄉湖塘里龍、鳳二山,定居陶宅。入遷第一世祖,名伯行,先祖居處州宣平樊嶺,有陶???,官至揚州教諭。宋淳熙間,移居婺州八詠門,有致祥、致和、致英由八詠門遷浦江通化鄉十都五柳莊,即今上、下陶宅。另外,筆者還在北京發現一部《浦陽陶氏宗譜》(9卷),清嘉慶12年木活字本,清陶成福纂修,計10冊。

該宗譜載有錢鞠于明天順丁丑年六月所寫譜序和羅鐘于嘉靖龍集歲次丙戌年所寫的譜序。該宗譜還載有陶侃、陶淵明、陶杰、陶燾、陶勛、陶德恒、陶茂等先祖譜像。其中有晉顯宗皇帝為晉征西都督陶侃遺像所作的御贊云:貌也不肥不瘦,心兮無倚無偏,名高萬仞之雪崖,才深千尺之秋淵。朝出戰兢兢從事于朕側,晚歸樂怡怡奉旨于親前。吁若卿也之不忘乎?忠孝有何愧于先賢也耶。朱熹為陶淵明所作遺像像贊云:宏博其才,高尚其志,富貴非所愿,功名奚足計,深愧五斗而折腰,尤恥二姓而復仕,歸休怡情詩酒之地,噫!先生其得夷齊之心而不效夷齊之跡也歟。其中陶淵明的行傳寫道:元亮,在晉為淵明,在宋名潛,世號靖節,宅邊有五柳,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后征召為彭澤令,在宮八十余日即解印去,賦《歸去來辭》以遂其志,世居潯陽柴桑,自號柴桑處士,性嗜酒愛菊,晉義熙末征為著作郎,不就職,娶瞿氏,能同安苦節躬。生五子曰儼,曰俟,曰份,曰佚,曰佟,四子下俱不錄。

上一篇:湖南各支陶氏遷徙源流 下一篇:會稽陶堰陶氏由來及發展
0% (0)
0% (10)

相關文章:

網友評論:


閱讀排行
推薦文章
圖片文章
白楊陶氏修祠簡史
譜竣慶典暨建祠籌委會成立大會在樅陽召開
陶瓊交個人業績介紹
汪玉華個人業績介紹(周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