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安(1315年~1368年)字主敬,當涂(今屬安徽)人。生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卒于明太祖洪武元年,年五十四歲。六歲喪父,矢志讀書,日記千言,敏悟異常。稍長,投師李習兄弟,博覽群書,尤深于《易》。元至正四年(1344年),中浙江鄉試,八年,授明道書院山長。十四年冬歸省,避亂居家。
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渡江至當涂,陶安偕李習及鄉里父老迎謁,即被召見。不久朱元璋攻克集慶(今江蘇南京;歷史上以金陵著稱),授陶安為興國翼元帥府史令。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稱吳國公,置江南行中書省,任陶安為左司郎中。
朱元璋稱吳王(1367年),在金陵初置翰林院,首召陶安為學士。命陶安為總裁官。明洪武元年(1368年)命制誥兼修國事。朱元璋常至東閣,與陶安等議論前代興亡本末。在朝十余年,恪守職守,朱元璋十分寵渥于他,御制門貼賜之曰:“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四月,陶安任江西省參知政事,治理有方,軍民誠服。不久染病,仍擬草本時務十二事上表朝廷,九月卒于任上。明太祖朱元璋親致祭文,遣使吊唁,謚封“姑孰郡公”,對陶安的父子亦有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