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限码区/国产寂寞妇女偷情/粉嫩p极品/xxxx91

 
關鍵詞: 樅陽 樅陽縣 一議 工程 月份
您當前位置:皖桐白楊陶氏宗親聯誼會網站 >> 文章頻道 >> 尋根問祖 >> 瀏覽文章

陶宗儀的家世與陶氏宗族

日期:2015-1-20 21:51:49 來源:不詳 作者:晏選軍 瀏覽次  【字體:

陶宗儀( 13121403 ) ,字九成,號南村( ) ,臺州黃巖( 今屬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 人,是元明之際重要的學者文學家一生不慕仕進,先后多次辭卻元明兩朝的征聘,在戰亂兵燹交迭的環境中潛心學術,以授徒著述為事,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的詩歌格力遒健,被清代四庫館臣稱為非元末靡靡之音,其在明初,固屹然一巨手 ; 他編撰的說郛》、《書史會要》、《南村輟耕錄等,對后世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陶氏一族,歷代名人甚多。聲名卓著者如晉代陶侃( 259334) ,以功封長沙郡公,拜大將軍,都督八州軍事,在軍中四十馀年,以果毅善斷稱,為一代名臣。其母湛氏,教子有方。范逵在大雪天拜訪陶侃,湛氏銼所臥薦席以喂馬,又偷偷剪發換取招待客人的酒肴,范逵知道后,非常感慨地說: “非此母不生此子。”湛氏也因為其淑德賢行,成為后世文學作品中反復吟誦的典型賢母形象。侃曾孫陶淵明( 365427) ,世稱靖節先生,博學能文,嘗為彭澤令,在官八十馀日,督郵至縣,吏告之應束帶相見,淵明慨然稱: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印綬去,賦《歸去來辭》,足見其操履高逸。尤以詩名著稱后世。南朝陶弘景( 456536) ,自號華陽真逸,輔佐梁武帝蕭衍代齊稱帝,參贊機密,每有大事,無不咨講,時謂山中宰相,謚貞白先生。又有唐代陶沔,與李白、孔巢父等居徂徠山,日沈飲,后世并稱“竹溪六逸”。北宋陶令,靖康年間知盱眙,宋徽宗聞其地山水幽勝,欲往,詔所在清道駐蹕,陶令以事出倉促短期內無法辦理為由力諫,徽宗嘉賞其直而事遂止……等等。陶氏一族,可謂衣冠蟬聯,代不乏人,佳士輩出,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

對于陶氏先人在歷史上的功勛和名望,陶宗儀是深為珍惜也頗感自豪的。宗儀晚年避戰亂,定居松江泗涇鎮,有《借韻答牧庵上人謙暨無心野人》詩云: “南村差似浣花村,慚愧山中宰相孫。獨抱遺經耕壟畝,病辭束幣老丘園。此生空忝諸公后,舉世何如見佛尊。翠竹黃花真妙理,清風明月不須論。”這是以陶弘景子孫自居。在宗儀所著的《南村輟耕錄》卷一四中,又花費大量的篇幅,廣征博引,詳細考證鎮江焦山所刻陶弘景的《瘞鶴銘》,并希望“拏舟過揚子,手自模印,以稽其得失之一二”,期盼有機會能摩挲先輩遺跡,親睹先人榮光。至于陶淵明,在宗儀筆下更是多次提及,如“休官彭澤惟陶令,行義安豐有董生,”“田園已遂陶彭澤,鄉里爭稱馬少游。”淵明嗜酒,嘗脫葛巾漉酒,宗儀亦自豪宣稱: “臘醅缸面浮香蟻,不負吾家漉酒巾。”淵明好菊,宗儀在《五月菊》詩中干脆視菊花為陶家之物: “畫舫沅湘懷屈子,薰風庭館屬陶家。”淵明晚年躬耕南畝,作《歸園田居》五首,其一云: “開荒南畝際,守拙歸園田。”《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其一: “在昔聞南畝,當年竟未踐。”宗儀晚年定居松江,構草堂就名之曰“南村”。入明之后,又仿淵明舊居“栗里”而自稱所居為“小栗里”。嘗作自述詩,尾聯云: “亦欲躬耕南畝上,飯牛閑暇織農蓑。”從宗儀的這些言行,可以清楚看出他意欲追步淵明遺風的意思。

不僅如此,宗儀的個性沖澹,厭惡趨競且不耐煩劇,這也和陶淵明頗多相通之處,所以他的友人經常以淵明后裔來贊美他。如沈鉉( 生卒年不詳)為宗儀的“南村草堂”撰記云: “竊惟爾祖陶處士為晉一代偉人,方其居南村也,必曰聞多素心人,乃住居其宅。當時交際者,豈無名公鉅卿,而堂高數仞,丹檻藻梲者,何欲而不得,而獨圜堵蕭然,介然而不與世狎。其歡悰暢洽,乃見于田舍數人,由其素心暴白,以此而感彼,不以一毫有累于其中。千載之下,聞風而企慕,況在其子孫心同氣應者乎!”貝瓊( 13141379) 贈詩有“賦詩淡不枯,喜君如靖節”之句,夸獎他的詩歌有淵明之風。袁凱( 生卒年不詳) 贈宗儀詩,徑稱他是“柴桑(按指陶淵明) 老孫子,清望獨超群。”張壁( 生卒年不詳) 也將宗儀視為淵明和陶弘景的后人,賦長詩說: “羲皇之人豈求仕,八十馀日縛塵市。一朝解印賦歸來,來落南村避征使。南村五老居赤城,赤城繞屋煙霞明。壯年東游??歸去,袖挾寶劍雙龍精。厥祖移家金積上,山中避人呼宰相。雪班老鹿駕輕車,路入桃花隔封壤。子孫蔓延多隱居,眼方獨授丹臺書。草堂昨夜燒丹灶,丹光一道飛虹蜺。”這些話,既是對陶氏綿綿不替宗風的敬仰,也是對宗儀的推許。

宗儀祖籍福建長溪,他是否真是陶弘景或者是陶淵明的后裔,今天已經很難確考。因為“陶自受姓以來,蔓延天下,世非一世也,族非一族也。”可謂源遠流長,世系龐大。況且,古代文人在追述遠祖時,往往有譽之過甚或者曲為隱諱的做法,甚至還有不少不惜冒認宗親以博清譽的現象存在,因而所言未必能夠盡信。對此,宗儀自己也是清楚的,所以他感慨陶侃、陶宗儀一脈譜系不存,難以征信于后世: “后世累經亂離,譜籍散亡,然又士大夫因循滅裂,不如古人,所以家譜不傳于世,惜哉!”但宗儀對愛護發揚陶氏一族的名望和勛績應該是真誠的,這在他所著的《南村輟耕錄》中有更集中的反映。該書卷一六僅列出三個條目,即“陶氏二譜”、“藥譜”、“世系”,在全書各卷的條目中是最少的( 其他各卷如卷三、卷二一、卷二五等最少也有四個條目) ,而其中的“陶氏二譜”一條,又是全書各條目中文字最長的。“陶氏二譜”所錄為宋代王質所撰陶淵明、陶弘景二年譜; “藥譜”收錄的內容見諸《清異錄》中,而《清異錄》又是由宋代的翰林陶谷所撰; “世系”條則通過考辨淵明《命子》詩反映的陶氏世系,發出“淵明乃長沙公( 按指陶侃) 之曾孫,然侃傳亡不載,世家獨于此見之”的深沉嘆息。可以說,三個條目均與陶氏宗族密切相關,這種體例上的安排,應該不是宗儀不經意為之。尤其是“陶氏二譜”條,首云: “宋泰山王質所著《云韜堂紹陶錄》,錄中首載栗里、華陽二譜。惟先生之大節高風,流播千古,而質者,乃能次第其出處,作為年譜,且以名吾書,紹陶之志,是可尚矣。”推崇如此,與其說是贊賞王質,毋寧說是為了發揚光大陶氏宗風,所以明末毛晉在刻印《南村輟耕錄》時,特意作跋稱: “其譜靖節、貞白世系,尤簡韻可喜,意自負為陶氏兩公后一人耶?”事實上,陶氏宗族在中國歷史上的令聞令望,也一直影響著宗儀的學術思想和文學創作。


作者簡介:晏選軍,1974年生,湖南醴陵人,中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博士。

上一篇:鎮江陶氏家族研究 下一篇:四川安岳陶氏家族淵源
0% (0)
0% (10)

相關文章:

網友評論:


閱讀排行
推薦文章
圖片文章
白楊陶氏修祠簡史
譜竣慶典暨建祠籌委會成立大會在樅陽召開
陶瓊交個人業績介紹
汪玉華個人業績介紹(周股)